聽說, 比亞迪要給特斯拉打工了?
這種傳聞,放在業內是頗為吸睛的消息。如果成立,必然是兩大巨頭各有所需。
而背后,則是上下游之間的格局變化,可能會導致價值鏈重新分配。更重要的是,產業鏈上龍頭企業加入,勢必會帶動產業集群發展。
在產業集群里,上下游產業之間存在供需關系,絕不能純粹的“拉郎配”。招商過程中,必須清楚項目為何來,主營業務是否與產業規劃吻合,這是形成產業集群的基本條件。
從表面看,產業集群是企業扎推、分工的過程,呈現出競爭與供需的關系。
而實際上,這是一個新能代謝的有機體,不同階段需要不斷地自我進化。否則,難免會患上“老年乏力癥”,并逐步走向衰亡。
別誤解01
招引特斯拉的意義
當初為何要引進特斯拉?真正的意義打造產業集群。
之前,聽過最多的說法,就是發揮“鯰魚效應”。特斯拉進入中國后,可以讓一些車企產生危機感,繼而不斷地進步。
這個說法,并不是關鍵原因。如果僅僅是為了給國內車企壓力,不用這么復雜,直接搞個進口電動汽車零關稅就完了。
回頭再看,當時給特斯拉開出條件。最為關鍵的是,必須在3年內完成配件國產化率100%。尤其是汽車行業,一輛車的生產,需要一個龐大的產業鏈。比如,車身、中控、電池、底盤等。
特斯拉的直接或間接供應商有一百多家,而這些供應商下面,則有更多的上游商家,從礦石的開采一直到最后的設備制造商,牽扯到成千上萬家企業。
這些企業獲得特斯拉的供應商資格,意味著他們的生產規模和技術優勢,已經達到了全世界的頂尖水平。
而這樣一個圍繞特斯拉形成的完整的產業集群,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。
這才是我們國家最看中特斯拉的一點。
鏈集群02
核心點是龍頭項目
這幾年,各地方重視產業集群的發展,已經成為提升自身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。但大多數地方,面臨著打造產業集群的難題。如何做大聚焦,要知道項目那么多,該怎樣聚焦在某個環節或者某個點上?
出發點是區域
選定某個產業集群或者某個區域,就意味著主要目標客戶有了明確的方向,選定這個方向要基于所選區域的產業承載力和周邊產業環境。
在哪個區域謀劃產業集群,就要圍繞這個區域未來3-5年的發展規劃,依托資源、人口以及城市水平的提升進度,制定總目標與階段化目標,達到量化和實施的階段。這樣,地方就可以每年在生態體系中,關注和招引核心資源與重點項目。
針對招商方向進行梳理,明確方向后,按照企業龍頭畫像,圈定核心項目的名單,選出合適的招商人,全身心深耕聚焦到這個圈層去。
衡量聚焦與否的最關鍵指標,就是時間效率,花多少時間在某個環節,如何最快速地摸清脈絡和門道,就是衡量聚焦與否的量化指標。
作為招商人員,需要明白自己要什么,如何不讓一些干擾因素,來影響信息獲取的效果。其中,千萬別被牽著鼻子到處走,被動的工作方法,即使聚焦了,也沒有效率。
落腳點是項目
一個項目先往哪里推,備選去哪里,這是深思熟慮的過程。招商人重視項目方的預期或者提前引導好客商,做好比較優勢的分析,去哪里就體現哪里的亮點。
這個過程要清晰知道,項目來的根本原因,企業的訴求與動機是否匹配,才能判斷出項目是真有機會落地,還是投資方在投石問路。
項目是最核心的量化指標,謀劃產業集群的過程,招引龍頭項目是關鍵。招一堆零散項目,也不如一個龍頭帶來的產業集聚的效果好。
所以,招引什么樣的項目,就是招商人聚集的核心點。甚至,細化到每個階段如何做、做什么,分解出階段的目標去實現。
最后,分析出每個項目的實現,能給打造產業集群帶來怎樣的效果及影響, 這才是謀劃產業集群最重要的。
錨企業03
傳統產業集群更替
不難看出,一個產業集群往往是龍頭牽引,圍繞大企業的上下游,構建集群是常見的方式。這些火車頭企業,可以稱為“錨企業”。
但是,隨著終端需求的變化,產業繼而升級發展。“錨企業”必然會有變化,這直接影響產業集群的發展。
中國大部分產業集群,都是自由生長起來的。在經歷了幾十年發展后,也走到了老化的轉折點。從制造業的價值鏈角度看,傳統產業集群暴露出衰老的現象。
這無外乎兩個原因,一方面是地方放棄低端產業的發展,另一方面高端智能制造還未及時補上缺口。
天津自行車產業集群,曾經輝煌一時,全球1/4的自行車都是在王慶坨鎮生產。由于產品同質化、供過于求,加上共享單車平臺的壟斷性和統一性的維修,淪落成一個沒有品牌的組裝產業。
拿一支筆來說,制造中涂漆6遍才能成形,還要求能夠速干,這一點就是對工藝的深耕。而在當下,處于環保的考量,水性漆正是代替硝基漆的趨勢。
盡管,一個地方有幾百家印刷廠,只能滿足簡單的涂漆配套。而更高級的制造能力,基本是無法完成的。這就需要將過剩的低端產能,升級并轉向整個產業的配套加工,這樣產業集群的價值才能煥發出來。
這是一種“螞蟻分食”的邏輯,產業集群的價值網,關乎到每個企業的發展。
只要企業在價值網里,即便是分到一點利潤,也是在產業鏈的關鍵領域里獲利。當這個網擴張時,企業的供需會增大,那么仍然能夠向上發展。
而產業集群的建設,涉及到產業鏈條建設、產業組織模式、產業資源配置、政府服務體系等的變革。核心目的就是要增強企業根植性,提高產業競爭力,進而提升產業鏈、供應鏈的韌性、穩定性及安全性。
產業集群是一種高級的生產力,不能純粹地為了建設產業集群,出現“拉郎配”的情況。有的產業集群里,路左是化工企業,路右邊卻是食品企業,企業之間不僅沒有任何關聯,還存在相互傷害的狀態。
其中,除了注重縱向深耕,產業鏈“上下游”融通,聚力鏈條升級,有針對性延鏈補鏈強鏈,還要橫向延伸,實現“左右岸”協同,走向消費端的自我進化,將制造力與場景化綁定在一起。
地方打造產業集群時,洞察消費端的需求是一種潛力,對應到本地區域就是不同的制造力。這能讓產業集群這張網,一直持續有力地去擴張。